独家对话80后著名作家郑小驴

时间:2015-09-08 15:59:58[责编:康蒙]


郑小驴:写作和死亡,是永远无法和别人分享的事


“80后“作家郑小驴(照片提供 胡游


2015年9月7日晚,湖南大剧院沁和读书空间。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清爽的淡蓝色衬衫搭配一条破洞牛仔裤,表情适度保持微笑……一位低调、内敛、不善言辞的邻家男孩。这是“80后“作家郑小驴给人的第一印象。

当晚,这位被文坛称为“80后新活力作家群里的佼佼者”携新书《你知道的太多了》,与湖南省众多文学爱好者进行了一场“常识与写作漫谈”文学交流会。9月8日,华声在线记者对话郑小驴,谈文学、谈“80后”作家群体,谈经典阅读。

【面对面】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当9翻转归零》《德语课》

欣赏的一个人:陈盆滨,100天跑100个马拉松。

心爱的一样东西:汽车,因为我喜欢自驾

喜欢做的事:深夜看电影

爱吃的食物:苦瓜

想定居的城市: 大理

目前生活中烦恼的事:没有爱情

对未来配偶的要求:贤妻良母型女学霸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让自己都嫌弃的人

近期有什么打算:年底可能会出一个小说集,名字叫《蚁王》

你知道的越多,可能会成为“不懂味”之人

Q:“你知道的太多了”一词出自2006年一部叫《洛奇》的网络游戏。如今,更多地是调侃某些人所共知的事情。这次的新书为何选择用这个标题?这个“你”是特指你自己还是指大众?

A:我更愿意这里的“你”是特指“大众”。但是现实生活中,你知道的越多,可能会和社会越不合群,格格不入,成为众人眼中“不懂味”之人。甚至被粗鲁地扣上一顶“愤青”的帽子。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等等,都是中国自古以来信奉的处世哲学,导致在很多事情真相面前,民众往往站在沉默的这一方,充当自诩为清醒者和看透一切的犬儒。

Q:有读者评论,新作《你知道的太多了》所针砭的时事,都是生活中未能也暂时不能改变的现象。也有网友说,你的批判性文字很有力量。对于这些评论,你有何看法?

A:我的这些文字既不能拯救自我,也不能给读者指明方向。介入公共话题,只是我的一种处世情怀。可就像韩国青年作家千明官所说的,即便不能指给读者救赎之路,只要能明白自己的不幸并非不合理,自己并不孤独,从而更加理解自己的不幸,这也是有意义的。对我自己而言,或许这就是《你知道的太多了》的意义所在。

写作和死亡,可能是世界上永远无法和别人分享的事

Q:忧郁的80后作家、80后作家中的“异类”、80后新活力作家群里的佼佼者,走在文学丛势必会有各种标签,你觉得哪一个最合适你?为什么?

A:这些东西好比我们从超市买回的商品,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撕去这些标签和包装,否则没办法知道里面是什么。我没有太在乎过这些标签,写作和死亡,可能是世界上永远无法和别人分享的事。老老实实让屁股和椅子建立牢不可破的友谊,安静地思考和写作才是最重要的。

Q:莫言曾说,目前“80后”作家还没有显示出大家写作风范,没有写出可以打动不同年龄读者的作品。你是否认同他的话?是否了解现在的80后作家群体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环境?

A:我想世界上不存在一部能打动不同年龄读者的书。我也不清楚莫言老师阅读视野里的80后是指韩寒、郭敬明还是指其他的人?我们这代人的写作面临商业化和文学边缘化的双重尴尬。我看过太多父辈作家对80后先入为主的批评了,他们都不是站在具体的文本上做出评价,而是针对目前的文化现象产生失望感。

文字是现实的镜子,还原的是社会的本色

Q:有人说,从你的作品里,总是能感觉到各种文学经典的影子。你认为自己受哪个流派作家的影响比较大?具体到作家,哪位作家对你的影响最大?

A:所谓经典,按照卡尔维诺的说法就是“不是你正在读什么书,而是正在重读什么书”。所以经典的读本是值得反复阅读的。我喜欢的作家很多,米沃什、帕斯捷尔纳克、马尔克斯、奥登、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都给我很大的震撼。国内作家我喜欢沈从文、郁达夫、韩少功等人的作品。最近迷恋伦茨等德国作家,也喜欢爱尔兰作家托宾、麦凯恩等人的小说。

Q:《少儿不宜》看着疼,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瞬间被打破,包括那个哑巴姑娘。游离的生存状态,有一种悲观主义和失败主义弥漫开来,这种基调在你的小说中随处可见,这算不算是你叫板社会问题的一种方式?

A:我只是在小说中呈现一个客观的事实,如果把文字比作现实的镜子,那么我们眼里看到的是什么颜色,镜子反照出来的就是什么颜色。

Q:残雪评价小说《鬼节》认为,这是你最好的短篇,可以同鲁迅的作品媲美。对此你怎么看?要你来评价,你觉得目前哪部小说你最满意?

A:所有的文本都是向读者敞开的,每个读者介入和解读的方式都不一样。我无法写出让所有人都喜欢的作品,事实上这个世界也不存在这样的作品。我尽量让文字更干净、生动和简洁,让文本更具思想厚度,至于其他的,都不是我所能控制得了的。

我效仿村上春树,尝试练习长跑,磨炼意志力

Q: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忠于自己内心的生活和写作方式。这是一种理想状态、更多时候,这是一个充满噪音的世界,影响了自由独立的思考。是迎接拥抱,还是奋力抵抗?用什么方式让自己的方式能静下来思想、写作?

A:我有时在幻想,坐牢时可能是写作的最好状态。否则你就必须要和这个俗世的东西拥抱和合作,当然处理现实问题,这本身也是写作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我之所以让这些噪音影响到我,说明自己抵抗噪音干扰的能力还欠缺。

Q:你说自己是一个非常慵懒的人,这个惰性在扼杀着你的写作。其实很多作家都会面临这种问题,如何抑制这种惰性?

A:我尝试练习长跑,效仿村上春树,以此来磨炼意志力和提高执行力。结果是,长跑能力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让我产生自己可能是块长跑的料的错觉,然而慵懒的恶习依然没有丝毫改变,似乎还变本加厉了些(笑)。

如果每个人在背包里放一本书,我会选《枯枝败叶》

Q:马尔克斯说: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背包里放一本书,所有人的生活会更美好。如果是你,你会放一本什么书?选择它的理由是什么?

A:那就选马尔克斯的《枯枝败叶》吧。好的书值得读三遍。

Q:读书最好还是要读经典的书,多去感受经过历史洗礼存留下来的名著,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分辨好书与差书的“经纬线”。经纬线具体指什么?是不是每个人的经纬线都有不同?

A:如果将经线理解为时间跨度,那么时间毫无疑问是检验经典读本的最高标准。几百上千年,我们再读唐诗宋词、《红楼梦》《包法利夫人》依然那么优雅和愉悦;如果将维度理解为和我们同处一个时代里的作品,那需要提升自己的审美趣味,要具有从平庸的读物中识辨出优秀读本的能力。

■记者 刘玉锋 康蒙

动专区

更多

题策划

更多

乐园

更多

嘴八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