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骨》和《甄嬛传》改编的差别在哪儿?

时间:2015-09-23 16:30:25[责编:康蒙]

韩浩月(媒体评论员)

近日收官的《花千骨》,特效遭到观众吐槽,男女主角吻戏被删也引来一些不满,《华胥引》《盗墓笔记》《两生花》《何以笙箫默》等根据网文改编的影视剧、网剧,也因制作粗糙、乱改剧情、角色与原著不符等原因,被认为是失败的改编。(9月10日中新网)

伴随“大IP”说法的出现与盛极一时,诸多知名网络文学作品纷纷被影视制作公司拿下,付出高昂的版权费用,换来的却不是改编后的精品。在从文字转换为影像的过程中,网文的缺点被放大,优点却被稀释,非但没有对提升影视创作质量带来贡献,反而拉低了本来就不高的影视剧创作。

网文频频被改编有两大理由,其一是原著拥有大量读者,这些读者很容易转化为观众,为票房或收视率带来基本的保障;其二是网文语言鲜活、贴近生活、想象力丰富,会让看腻了传统电视剧的观众感到耳目一新。携这两大优势而来,却难取得理想改编效果的原因何在?

首当其冲的是影视制作企业的急功近利,在抢“大IP”的时候一窝蜂,在题材、类型方面爱扎堆,创作周期短,作品未打磨,毛毛糙糙地就送到院线或电视台公映、播出,急于变现。观众虽然有时候会盲目追捧一部劣质影视剧,但不等于他们不识货,一旦发觉新型的影视剧缺乏真正打动人的故事和情感,就会对同类所有作品抱有排斥心理。网文改编影视剧在还未迎来辉煌的时候,就开始急速走下坡路。

网文改编影视剧的操盘手们,常洋洋自得地对媒体讲解他们的“成功经验”,其实所谓“成功经验”简单说来不过一句话,即“作品产品化”。在大数据搜集、观众心理研究、播出平台选择、话题炒作、渠道宣发等方面,这些操盘手的确个个是高手,但偏偏弱化了作品的文学性,让本该有欣赏性、有意味、有解读空间的影视作品,变成既豪华又空洞的“产品”。

想改变网文改编影视剧的现状,除了在技术层面持续创新之外(这个容易实现),更要在创作上呈现专业水准,在编剧、导演、表演等创作层面,让真正有实力的人才掌握话语权,而不是“资本指导创作”,唯有拥有影视专业创作经验的人,才能够真正汲取网文营养,把网文变成受大众欢迎的影像作品。

郑晓龙改编的《甄嬛传》之所以大获成功,成为少数网文改编的优质作品之一,是因为他拥有几十年的从业经验,且在改编时赋予了作品文化眼光。《甄嬛传》的娱乐性,是建立在文化底蕴支撑这个基础上的,而文化底蕴体现在影视作品里,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观众去体会的质素,有,观众自然能感知到;没有,观众同样能发现。

网文的改编热潮还在继续,也有更多优秀的创作者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比如今年将要公映的两部电影,陆川根据《鬼吹灯》改编的《九层妖塔》,同样根据《鬼吹灯》改编由陈国富监制、乌尔善导演的《寻龙诀》,这两部作品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创作者专业水准与文化底蕴的一次考验。只有趟过质量这道关,网文改编影视才能算真正的成功。

动专区

更多

题策划

更多

乐园

更多

嘴八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