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大型祁剧高腔《莲台观世音》
——评大型祁剧高腔《莲台观世音》
作者 曾 致
祁剧高腔、昆腔《莲台观世音》是衡阳市祁剧团与祁东祁剧团联合打造的一台佛教题材剧目,2015年10月30日精彩亮相第五届湖南艺术节,获得极大成功。该剧由衡阳剧作家周作君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张杰执导,国家一级演员张少君主演,香港文化艺术推广中心王玮民先生担任艺术顾问。该剧融合史实与佛教典籍,将地域文化与民间传说巧妙构思,运用超越时空的丰富想象,以娴熟的舞台艺术表现手法,解读了中国传统佛教文化,演绎了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宣扬了和谐社会的深刻理念。
窗体顶端
祁剧是湖南的地方大戏,发祥于祁阳,植根于衡阳、永州、邵阳等地,流行于湘西南、桂北、黔东、粤北、赣南、闽西一带,有500多年的历史。祁剧以其高昆四大部目连大戏(高腔)、观音大戏(高腔)、三国大戏(高、昆、北路、南路、弋板)、岳飞大戏(高、昆腔)著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遗憾的是,随着传统戏曲的日渐式微,祁剧观音戏已经有近80年没有演出。这次推出的祁剧《莲台观世音》,既有挖掘传统的现实意义,又有发展创新的历史意义。她既是观音文化中国化、世间化、民俗化、草根化的生动呈现,又是慈悲哲学与戏剧美学的华丽钩沉。全剧以精美的创作理念和艺术呈现,反映了戏曲艺术家的深刻思考,如梦如幻,飘飘欲仙,时虚时实,唯美而写意,充满了浪漫的东方神韵,体现了“真、善、美”的哲学精神,具有较高的思想内涵、学术价值与艺术品位。
神话题材的祁剧《莲台观世音》,从地方戏曲这种大众化的、地域化的、世俗化的舞台文化样式的历史进程角度来观照观音信仰,我们不难发现:观音信仰与观众意识的关系十分密切,观音信仰对观众的道德行为的影响相当深广。佛教的慈悲与儒家的忠恕、基督的博爱,可谓异曲同工。观音文化在中国传承已久,观音形象老少皆知。“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第一,也是中国老百姓最敬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但是,观音从何而来?观音文化的源头是什么?很多人却一知半解,语焉不详。
庄皇的三女儿妙善,天性慈悲,阅尽人间饥苦,看破世俗丑恶乃至皇室浮华,持斋向佛,意志坚定,潜心修行,寻求普渡众生救世真经。为此,她和庄皇父女间就出世与入世发生了激烈的、乃至至命的冲突。因违父皇之命,妙善拒婚顶抗,故遭杀身之祸。护法天神韦陀,佛旨奉办,引度佛门有缘人。修行苦旅,她慈悲送子,救徒收徒,战胜邪恶,舍身救父,可谓历经磨难修成正果,被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慈航普渡。
剧作家在保持神话风格的同时,着力开掘人生、人性、人情的内涵,以慈善渗透人心,以忠孝感恩父母,着重突出观世音身上反映出的种种文化现象和大慈大悲的价值观。通过蒙太奇的手法,把感人至深的观音故事立体化地呈现于台本中,并将中心情节用以描写妙善追求一种生活理想时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孝亲”的献身精神。这样的观音是美丽的,是善良的,是可爱的,是纯洁的,是至孝的,是人性与神性的“天人合一”,是值得我们信奉和膜拜的。她让我们撩开佛教上空袅袅飘荡的五彩祥云,深刻体味佛教世界独特的色空之境。剧中所倡导的“百善孝为先”的精神,无论是从内涵还是外延来看,都是对人类“普爱”的完美呈现,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著名导演张杰是一位有追求、有爱心、有责任、有创新的戏曲艺术家。他在导演阐述手记中谈到:“我们须以虔诚崇敬的态度精心创作”。在《莲》剧的驾驭与拿捏上,他虔诚备至,用心良苦。他遵循剧作家以妙善公主修行成为菩萨以及救苦救难的故事为主要构建主体,淡化其宗教上的倾向,宣谕善、建构善,突出“清静心化解一切灾难,真诚心不受一切灾难,慈悲心能转一切灾”的主旨,引领观众体悟佛教里的众多智慧,与观世音作精神上的交流,这和我们当下提倡文化多元,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诉求是一脉相承的。张杰导演认为,作为一部舞台传统戏呈现给观众,它不应是一尊“佛像”,而必须是活生生的戏曲艺术形式,应该是世俗的东西。耶和华神对摩西说:“不要近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参见朗文《怎样阅读出埃及记》,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埃米尔·杜尔凯姆曾提出:“把世界分成两个领域,一个包括所有神圣的事物,另一个则包括所有世俗的东西。”(参见埃米尔·杜尔凯姆著、渠东翻译的中译本《社会分工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导演坚持把握“觉悟真常,至理常情”的创作主线,将“善”与“孝”贯穿全剧,传递给观众一个人生真谛:慈悲为怀、慈善为本。从价值取向来看,观世音现象的本质,就是劝说人们求真求善求美,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进而进入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境界。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导演将故事内含的普世效应通达古今,力求与当代剧场观众产生通感效应。在舞台呈现的理念上,张杰恪守的总体艺术原则是:“古不陈旧,新不失本,通达古今,精美亲切”。(参见张杰创作手稿:《祁剧‘莲台观世音’导演提要》)他认为,祁剧虽然古老却不能陈旧,时代在发展和变化,我们当然要努力寻求出新,但出新却不可“失本”,这个“本”就是戏曲艺术的根本,即祁剧艺术的本体特征。在导演手法上,他注重传统戏曲与当代人文观念及欣赏习惯相契合,主张演人不演神,启发演员从内心出发,以情感人,合理组接,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演员的表演潜力。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祁剧,具有完整的艺术表演体系,是我国地方戏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郭沫若先生曾评价:“祁剧,是全国名列第二的优秀剧种”。祁剧的艺术风格既有粗犷、朴实、富于山野气息的一面,也有细腻、精致、灵巧的一面。角色行当为正生、小生、正旦、老旦、花脸、丑脚七行。表演上有一些特有的形式,“亮相”、以及各行当的出手、出脚,都有规范的要求。绝招和特技也是祁剧的一大特色,如罗帽功、紫金冠功、堆罗汉、打叉、倒大树、罗口袖功等等。在《莲》剧中,“变脸”、“喷火”、“耍獠牙”等特技、杂技的巧妙运用,使该剧更具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同时也使得地方色彩更加浓郁。
主演张少君,是祁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1978年毕业于衡阳戏曲学校,师承祁剧名旦谢美仙、黎燕飞、“九岁红”(张瑞莲),得多位名家之真传,系统地继承了前辈大师的表演艺术精华,熟练地掌握了祁剧唱、做、念、舞、打的表演程式与技巧,1986年又进修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声乐教育家朱以为教授,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技法,强化了声音的穿透力和表现力。加上多年的舞台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具有敏慧的创造能力,她在《莲》剧中扮演的妙善,神似观音,动静有序,张弛有度,人物刻画精致细腻,眼力传神、感情恰当,内涵深厚,充满禅意,特别是唱腔婉转清澈、收放自如,不时博得现场观众真诚的掌声。庄皇的扮演者蒋深国,皇后的扮演者周志红,韦陀的扮演者周竞秀,如来的扮演者王满成,阿都鲁的扮演者彭红利,黄氏女的扮演者何秋桂,妙缘的扮演者贺文心,觉全的扮演者曾雪梅均为衡阳市、祁东县祁剧团的优秀中青年演员,功底扎实,个性鲜明,形象丰满。
在《莲》剧的唱腔设计和音乐编配上,作曲家康增笺、邹亚非、彭鸿飞配合默契,合理分工,以祁剧丰富的高腔传统曲牌为主,辅以昆腔曲牌,并采撷了有关宗教的、地域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巧妙揉合,通过现代丰富的编配手法,精心配器,营造出了剧种特色浓郁,民族气息鲜明的整体音乐形象。该剧的舞美由青年设计师曾昭茂设计,简约、大气,肃穆、庄严,与全剧所表达的“有包容、有慈爱的世界观”相呼应。服装、化妆设计由高级造型设计师江霞担任,服装色调清新,对比渐进有序,线条深浅得当,古朴而华丽,轻盈而柔美,既有传统的神韵,又不失时尚美感。在人物造型上,坚守传统服饰如包头、贴片、脸谱、髯口、水袖、厚底靴子等元素,遵循戏曲传统服饰的格局规则,多部件巧妙组合,一套多穿,一套多变,在保证本剧服饰造型完美呈现的前提下,达到了多戏兼用,降低成本的目的。
“杨柳枝头降甘霖,遍洒大千度迷津,慈悲平等皆普度,救苦救难观世音。”(引自长春普贤书院)观音菩萨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位美丽、善良、慈悲的博爱女神。她慈悲为怀,普渡众生,表现出来的“爱人如己,鼎力相助”的慈悲之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她好似禅心放出的一束光芒,辉耀天地,感召世人。从总体上来说,祁剧《莲台观世音》构思新奇,想象妙谲,她所展现的哲学内涵和美学表征,既有精神层面的,也有文化层面的,更有艺术层面的。这对于人的情感的陶冶,具有其它意识形态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将“观音”搬上舞台,可谓对舞台的一种神圣化,观众不自觉地将自己融入到这种神圣的时空当中:“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千般景仰,万般虔诚。我们期待祁剧《莲台观世音》继续打磨、修炼,铸成舞台艺术精品,也期盼更多的观众走进澄明而神圣的艺术殿堂,以虔诚的心境欣赏祁剧《莲台观世音》,沐浴传统文化的洗礼,窥望社会与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