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论坛启幕,65村镇上榜首批“经典文化村镇”

时间:2017-06-10 15:51:55[来源:华声在线][责编:赖泳源]

2017年文化遗产日湖南省主场活动暨湖南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论坛在长沙举行。

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禹新荣发表致辞。

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肖凌之(左)向湖南理工学院授予“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科研基地”牌匾。

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主持论坛。

65个“经典文化村镇”接受授牌。

华声在线6月10日讯(通讯员 刘则 记者 刘玉锋)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按照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的部署和要求,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物局举行2017年文化遗产日湖南省主场活动暨湖南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论坛,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湖南文化遗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支撑作用,大力宣传湖南文化遗产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多方位参与,提升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副主席、原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巡视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郭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线路专业委员会会员傅晶,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禹新荣等出席了活动。活动由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主持。

活动向我省52个县市区的65个 “湖南省经典文化村镇”授牌;湖南省文物局与湖南理工学院达成合作,共建 “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科研基地”;论坛特邀专家深刻阐述了湖南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的深厚渊源,为我省文化遗产工作把脉,提供专业指导。

禹新荣致辞指出,整个六月,湖南省文化厅、文物局将围绕“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主题,组织开展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展演和文物保护利用宣传展示活动,努力营造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社会氛围,积极为文化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凝聚更为广泛的共识、汇聚更为强大的力量。

禹新荣强调,我省开展经典文化村镇评选的主要目的是,以文化为主题,以文化工作为抓手,挖掘和保护一批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特色小村小镇,通过重点投入、重点开展工作,力争在夯实基层文化、传承发展优秀传统化、继承弘扬革命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切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进程。他希望相关市州、县市区文化、文物部门,坚持文化定力、保持文化耐力、坚定文化自信,扎实做好村镇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把村镇保护、建设成为文化品位更高、文化气韵更浓的美丽村镇,留住最美乡愁。

他指出,文物部门开展与高校的合作,重点研究出一批面向应用、实用有效的创新技术和科学标准、规范,是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所需,是实现共赢发展的好事。如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展的马王堆女尸及出土文物保护项目,与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合作开展的考古、文博人才培训项目上,进展顺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经认真研究,省文物局与湖南理工学院达成了共建“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重点科研基地”的合作,今后,双方将在文物建筑保护、研究、利用领域开展合作,不断提升湖南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水平。

谈到湖南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他指出,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历史上,湖南是“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新时期,湖南文化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如省博物馆历年来开展的对外交流展览、2014年开始的湖南省援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孟加拉国考古项目,正在推进的 “万里茶道”申遗和长沙铜官窑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正是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力推进的重要文化实践活动。

郭旃、傅晶分别就长沙铜官窑与“一带一路”、万里茶道湖南段沿线文物保护利用发表了演讲,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分别介绍了湖南省援孟考古项目、省博对外交流展览如何发力作为、主动参与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具体行动和举措。

据悉,文化遗产日期间,全省各地各文博单位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关注文物保护、参与文物保护的活动热潮。

【新闻多一点】

湖南考古与“一带一路”

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孟加拉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文化部出台的《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提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实施考古合作、文物科技保护与修复等项目,实施文物保护援助工程。2014年,湖南考古人走出国门,揭开了孟加拉国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毗诃罗普尔,是孟加拉国恒河之畔的佛教遗址,兴盛时期在公元8世纪至12世纪。2014年1月,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与湖南省文物局联系,希望湖南为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提供支持。2014年12月,湖南考古人首次走出国门,对毗诃罗普尔遗址的考古发掘正式开始。湖南和孟加拉国方面联合考古合作,是中国与南亚次大陆国家的首次类似合作,也是中国在南亚次大陆的首次考古发掘。

“万里茶道”(湖南段)与“一带一路”

“万里茶道”,指始于17世纪,涉及闽、赣、湘、鄂、豫、晋、冀、内蒙等8个省份,贯通中、蒙、俄三国的一条商贸通路,总长约1.3万多公里。通过这条商道,中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个产茶省份的红茶、黑茶销往蒙古、俄罗斯。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中,将“万里茶道”和新世纪的“中俄油气管道”并称为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2014年8月,习总书记访问蒙古期间,又将复兴“万里茶道”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联系到了一起,“万里茶道”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凸显。

湖南是“万里茶道”遗产资源集中地与不可或缺的节点省份,也是文化遗产为湖南提供的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机会之窗,大力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保护、展示好沿线文化遗产,对提升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的文化品位、推进安化等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促进相关市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沙铜官窑与“一带一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中国陶瓷的海上之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作为湖湘文化瑰宝的长沙窑瓷器,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长沙窑兴起于唐代中期,在繁荣开放、兼容并蓄的大唐文化的背景下,它创新瓷器的装饰工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成功地将产品销往东亚、东南亚、南亚及西亚、东北非地区,成为与越窑、邢窑比肩的唐代重要的出口瓷窑。

近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海上丝绸之路盛景的“黑石号”再次为世人瞩目。湖南省近年来大力保护作为“黑石号”上5.6万余件瓷器原产地的长沙铜官窑遗址,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好长沙铜官窑这张历史文化名片,加强对文化资源和历史传统的挖掘,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也正在酝酿中。

湖南对外交流展览与 “一带一路”

近年来,湖南省博物馆坚持对外合作开放,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展开了深入的展览与文化交流,这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不谋而合。自2003年以来,湖南省博物馆不断引进和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对外交流展览,共引进境外展览20个,赴境外推出展览16个,如从国外引进的“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19世纪欧洲绘画精品展”、“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以及在意大利威尼斯宫推出的“马王堆汉墓传奇展”、在纽约推出的“长江中游商周青铜展”等,向国内公众介绍世界文明与优秀文化,向国外公众展示与传播湖湘文化,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了一个高水准的专业展示传播机构形象。

未来,湖南省博物馆还将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持续推进对外展览与文化交流。在合作机制方面,与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文化机构签订展览交流、人员培训合作等相关“谅解备忘录”。在展览交流方面,策划和推出更多的跨文化展览,即将在新馆推出特别展览“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至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履行作为区域文明使者的文化传播使命。

附:湖南省经典文化村镇(第一批)名单

动专区

更多

题策划

更多

乐园

更多

嘴八舌

更多